固原,简称“固”,古称大原、高平、萧关、原州,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省域副中心城市。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区,地处东经105º19’~106º57’和北纬35º14’~36º31’之间,东与甘肃庆阳市、平凉市为邻,南与平凉市相连,西与白银市分界,北与宁夏中卫市、吴忠市接壤。辖1个区、4个县,即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和彭阳县,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2.33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原州区。
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末,固原市户籍人口145.76万人。其中汉族人口 74.60万人,占51.2%;回族人口71.02万人,占48.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13万人,占0.10%。男女性别比106.5。全市常住人口114.8万人。
固原市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省会城市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是国家179个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宁夏五个地级市之一和唯一的非沿黄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心城市,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处在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处,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是历史上西北地区的经济重地、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固原市在地层上处于华北地层和祁连山地层区内,两区以龙首-六盘深断裂为界。华北地层区的次级单元为陕甘宁盆缘分区,彭阳县和泾源县、原州区的部分地区位于该分区的平凉小区内,其余大部分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的六盘山小区和北祁连分区的靖远-西吉小区内。古原地处黄土高原温暖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量2358.9小时,年平均气温7.0°C,年平均降水量499.7mm,年蒸发量1364.44mm,大于10°C的积温2482°C。无霜期155天。固原市境内有清水河、葫芦河、泾河和祖厉河四大水系,其中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河源均在固原市境内,为出境河流,祖厉河仅在西吉县境内有两条主要支流。清水河流域面积2575平方公里,干流河长81.2公里(原州区),多年平均径流量0.55亿立方米;葫芦河流域面积3278平方公里,干流河长39公里(泾源县),多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祖厉河在西吉县境内,流域面积491平方公里,干流不在宁夏境内。
固原历史悠久,是中国远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曾是我国古代西北重镇和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广泛分布着公元前2500-2200年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也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带。距今2.7万年-3.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有以原始农业为主的氏族部落。战国时期秦惠文王设置乌氏县、朝那县,西汉武帝置安定郡,北魏置高平镇,北周改原州,明置固原卫,清代升为直隶州。建国初,属甘肃平凉管辖。1953年10月将西吉、海原、固原三县从平凉专区划出成立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地级),1955年改为固原回族自治州,仍属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将固原回族自治州连同平凉专区的隆德、泾源二县划归宁夏成立固原专区。1979年设固原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7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将固原县改为原州区。2004年2月,海原县划归中卫市。2008年3月,将原州区黑城、七营两个整建制镇及甘城乡北部8个行政村、炭山乡北部4个行政村划归中卫市海原县管辖。
悠久的历史使固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辖原州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隆德县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文学之乡”。境内分布有颇具特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南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其中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同志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名扬中外。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野荷谷、白云山六大景区的70多个景点以奇特的高山峡谷地貌、流泉瀑布和特有的植物资源在群峰环抱中大放异彩。中部是以固原博物馆为中心的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构成的文化旅游区,其中固原博物馆是全国89家重点博物馆之一。现在馆藏文物1万余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23件,国宝级文物3件。北部以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为中心,有火石寨丹霞地貌构成的云台山、石城、扫帚林及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参观过的单南清真寺、红军长征会师的将台堡,震湖和地震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