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浏阳为农业经济县,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长期保持自然经济状态。清乾隆以后,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产品逐渐加强,市场交换规模有所扩大。光绪末年,岳阳、长沙相继开埠,刺激域内农产品出口销售,域内经济开始转化为有商品经济色彩的半自给性经济。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所扩大,但由于战乱频发,社会动荡,商品经济起落较大,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域内经济仍维持半自给自然经济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浏阳市(县)委、市(县)人民政府领导下,浏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长沙市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奋勇拼搏,浏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由基本温饱发展到全面小康。
截至2021年年末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6156万元增至2021年的1616.6亿元,累计增长2626.0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9元增至109229.7元,累计增长1382.65倍;农业总产值从6805万元增至226.5亿元,累计增长332.84倍;工业总产值从1360万元增至2137亿元,累计增长15713.23倍;财政收入从190万元增至145.36亿元,累计增长7650.52倍。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基本竞争力2006年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居第92位,随后位次迅速攀升,2021年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排名中居全国第8位。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