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地名由来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克拉玛依市是全国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原名青石峡(今克拉玛依市区黑油山及其附近区域),最早标有这一名称及其地理位置的是1906年刊行的《旧刊新疆舆图》;1951年黑油山石油地质勘查后,根据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音译为“克拉玛依”“喀热玛依”或“喀拉玛依”,正式行文中多使用“黑油山”;1956年,将“黑油山”油田按照维吾尔语音译习惯正式改称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新华社发布消息,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引起巨大轰动,此后“克拉玛依”即作为固定地名被沿用至今。
石油勘探开发及石油炼化发展沿革
克拉玛依市境内石油资源发现早,开采历史长。20世纪初,有关独山子原油、黑油山沥青丘、乌尔禾沥青脉的记述,已经出现于地方官吏编撰的方志书籍和中外地质学家著述中。1909年,新疆商务总局在独山子钻凿第一口工业油井。1936—1943年,新疆地方政府与苏联合作,在独山子进行石油开采和炼制,独山子油矿成为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齐名的三大油矿之一,原油年产量最高达到7321吨。1943—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历了甘肃油矿局乌苏油矿筹备处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经营管理两个时期,采油、炼油生产时断时续,产量时起时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独山子油矿仅有职工150名,2口出油井,日产原油3~5吨。1950年3月27日,中国与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同年9月30日,在迪化(乌鲁木齐)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到1954年末,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结束时,年生产原油48800多吨,有职工5500余人,这批职工成为建设和发展新疆石油工业的骨干力量。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移交给中国,移交后成立新疆石油公司。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1号井出油,克拉玛依油田诞生。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1956—1966年,是克拉玛依油田石油生产全面发展和基本业务定型时期,原油年产量从4.8万吨最高达到166.3万吨(1960年),占到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强。石油炼化也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后原油产量大幅增长,独山子炼油厂进行了3次扩建,1960年加工原油121万吨,成为国内首家百万吨级炼油厂。1965年润滑油装置投产后,独山子炼油厂的产品迅速从10余种猛增到40多种,炼油厂由此从单纯的燃料型转为燃料——润滑油型。这一时期,还建成了克拉玛依炼油厂、依奇克里克炼油厂,两个炼油厂年加工能力均为15万吨。克拉玛依炼油厂利用低凝固点原油生产出国家急需的多种特种润滑油产品。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克拉玛依油田排除干扰,坚持生产,原油产量出现恢复和上升,原油产量由119.6万吨增加到301.9万吨。炼油生产方面,独山子、克拉玛依炼油厂经过技术改造和扩建,加工能力和加工量成倍提高。独山子炼油厂年加工能力由6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油品种类由61种增加到81种。克拉玛依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由1966年的6万吨提高到1976年的15万吨。1975年4月开工建设新疆石油管理局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1977—1999年,是克拉玛依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两大主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原油产量从1981年开始持续稳步增长,1982年跃上400万吨台阶,1990年生产原油680万吨,跃居全国陆上油田第四位。1991年发现彩南油田,1993年投入开发,按照“两新三高”(新体制、新技术、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益)要求,仅用两年零四个月就建成产能150万吨,中国第一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诞生。1992年,发现第二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石西油田,1995年投入开发,其主体工艺技术、天然气处理工艺、自动化采集控制处理应用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8月,发现呼图壁气田,1999年9月正式投30克拉玛依年鉴(2020)入开发。截至1999年底,克拉玛依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亿吨,天然气储量650亿立方米,发现油气田23个,其中16个投入开发,生产原油1.66亿吨;当年生产原油906万吨,天然气15.75亿立方米。1999年,负责克拉玛依油田石油石化生产的主体企业——新疆石油管理局实施战略性重组,油气生产、炼油化工、产品销售等主要业务分离出来,分别成立了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独山子润滑油厂、克拉玛依润滑油厂,归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市,其他未上市部分沿用新疆石油管理局称谓,成为一个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为主的地区综合服务企业。重组后,新疆石油管理局结束了运行43年的原有体制,由特大型油气生产企业变成为油田提供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为主的企业。2000年,油气生产核心业务从新疆石油管理局剥离出来独立运营后,新疆油田公司确立了以勘探促发展的战略,油气生产出现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相继在陆9、盆5、石南21、霍10、滴14、玛纳1等一批探井获得重大突破,发现并先后建成了陆梁、莫索湾、石南、克拉美丽、玛河等一批高效油气田。陆梁油田从发现、探明、投入开发,到形成日产千吨的生产能力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为新疆油田公司的第三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2002年12月22日,新疆油田年度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实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几代石油人的梦想。2007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部署,对克拉玛依油田上市、未上市企业实施重组整合,保留新疆石油管理局独立法人、工商及税务登记资格,将新疆石油管理局和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钻探队伍进行整合,组建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有资产统一由新疆油田公司接管运营。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与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实行一体化运行,开启由建设大油田向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的重大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