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门上插艾蒿,再吃粽子,最后去划龙舟。
2、拴五色线
3、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茎叶有挥发性精油,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蚊避虫。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气,因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杀菌消毒。
4、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佩香囊,写符念咒,吃粽子,插艾条,拴五色线六个习俗。
5、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6、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7、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具体写了粽子的原料,外婆做的粽子花样多,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8、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蓝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9、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
10、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风俗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主要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
11、、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剥开墨绿色的若叶,我隐约看到粽子细嫩的皮肤,那头顶上的玛瑙似的红枣更为她的妩媚多情增添一道风景。我用尖尖的的牙咬开若叶,轻轻舔着糯米团。粽子香便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开来,让我陶醉其中。
12、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13、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14、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5、《端午粽》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这篇课文围绕着粽子,描绘了外婆煮好的粽子的不同味道和花样,向读者介绍了粽子的口味与形状,并说明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16、端午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不过在郴州苏仙区坳上古村有着特别的吃乌米粽的习俗。坳上乌米粽属当地独创具有食疗效果的美味佳肴,是由山上野外的乌饭树叶、择子柴叶、金刚刺嫩头、枫香树嫩叶等十余种能食用的树叶将其洗净捣碎,过滤挤汁,再浸泡在糯米中,里面放有叉烧、咸蛋黄等馅,清蒸出来,香味四溢,不油腻,还具有健胃消食,祛风除湿,清凉解毒之功效。
17、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18、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9、中国古代一直以红、黄、白、青、黑五色为吉祥色。每年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传说五色线不能随便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疾病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常保安康。
20、课文名字《端午粽》
2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22、写符念咒
23、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因此端午节这天一定要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而且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例如说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等。
24、最让人动心的是开蒸笼的那一刹那,一团洁白的蒸雾快速上升后瞬间消散。原来浅绿色的粽叶已成写一段关于粽子的色香味形墨绿,抚去粽叶,露出晶莹剔透的糯米,一丝丝的猪肉,若隐若现的蘑菇和甜而不腻的红糖搭配,堪称绝世美味!
2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6、端午粽介绍了端午节特定节日里要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