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ARM争夺赛:英国政府、三星财团向孙正义抛出橄榄枝 (图1)

英伟达放弃收购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旗下ARM之后,各方势力再次粉墨登场,开启新一轮的争夺。

9月21日,据韩国媒体EDAILY报道,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获得特赦之后,开启欧洲行程并出现在英国。而ARM恰好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处理器IP技术供应商。

李在镕在对英国之行进行说明时表示“未与ARM会面”,但关于三星拟收购ARM一事,他说“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或在下个月访问(韩国)首尔”。

与此同时,英国新一届政府也在积极推动ARM在英美双重上市。9月19日英国女王国葬日结束后,英国新一任首相利兹·特拉斯(Liz Truss)将重启因女王去世而陷入暂停的工作,其中一项被曝光的紧急工作,即敦促重启与软银集团的谈判。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特拉斯与英国财政部长夸西·克沃滕(Kwasi Kwarteng),正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势”。

ARM,被觊觎的“绝对统治”地位

根据软银2022财年报告,ARM产品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手机、服务器等行业,在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全球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已超过2300亿颗。其中,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移动设备市场中,ARM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由于半导体设计领域门槛过高,ARM作为世界上获得许可与部署最广泛的厂商,其统治力还体现在对未来新兴市场的辐射。据软银财报披露,随着消费电子的革新,ARM长期机会在不断扩大,因为新市场新产品的出现,通常都基于ARM的先进处理器设计,包括云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和工业自动化等多个行业。

正因为行业分散客户众多,ARM几乎囊括了主流的科技巨头,高通、苹果、三星、谷歌、阿里巴巴、亚马逊、微软等等。ARM长久以来的“中立属性”重要性更是凸显,前CEO的西蒙·赛加斯(Simon Segars)更是将ARM称作“科技行业的瑞士”。

因此,英伟达如成功收购ARM,将诞生AI时代芯片巨无霸,但最让人担忧的是ARM“中立”属性被破坏,强强联手之后形成实质的垄断威慑力,让下游的参与者尤其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感到恐惧。孙正义也在股东大会上坦诚,正因为太“强”(too strong)了,而遭到监管部门的拒绝。

ARM收购案或者IPO还笼罩着一层地缘政治的影响。英伟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GPU巨头,ARM却是英国仅存的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技术公司,英伟达收购400亿美元ARM方案流产之后,英国政客一直在游说软银集团,以促成ARM在英国上市。

而英国对ARM如此在乎的原因,或许是基于国际地缘政治影响。英国政客曾表示,过去十年,将ARM出售给软银是英国政府犯下了“两大战略错误”之一,另一件是将DeepMind出售给谷歌。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曾亲自游说孙正义,但约翰逊辞职后,软银停止探索在英国伦敦上市的计划。

今年6月,在软银第42届股东大会上,孙正义接受股东提问时表示,ARM很可能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非英国。“虽然很多英国的朋友有些建议,但是ARM客户多数在美国硅谷,美国也希望ARM能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一切还未作出决定。”

被收购,还是英美双重上市?

2016年,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当年为了完成这笔交易,孙正义首次出售了阿里巴巴的股票以撬动更大的资金。

当前,软银集团是日本杠杆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录得公司成立40年以来最大的3.1627万亿日元(约合234亿美元)单季亏损后,软银集团或达到了紧急情况下才会达到的债务水平。

孙正义在财报发布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当前世界局势不定,考虑到外部风险较大,软银必须控制债务水平,囤积大量的现金过冬。过去的大半年时间,软银一直在处理各类资产以增加现金流储备。在抛售唯一大型可流动资产阿里巴巴股票套现345亿美元之后,以ARM至少600亿美元的目标估值IPO,对于提振软银的财务状况非常重要。

而多位分析人士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对软银而言,最大的诉求是ARM能够得到合理以及更高的估值。除英国伦敦交易所一直被批评为对快速增长的公司没有吸引力之外,ARM双重上市需要面临成本以及监管的压力,因此,美国纳斯达克是孙正义最为理想的上市地点。

在8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孙正义就ARM的IPO进展情况表示,由于当下IPO市场较为疲软,根据市场情况,软银正在研究2023年内的最佳时机。

考虑到软银对现金流的急迫性,留给英国方面的时间将十分有限。如果软银计划最早在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那么在圣诞节前就需要就上市地点做出最终决定。

不过,如今三星的参与进来,令ARM的走向增加变数。收购案的两道门槛,一道是多个国家反垄断审查,一道是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

据韩国媒体此前报道,巨额资金或通过惯常的联合投资方式解决,今年5月,李在镕和英特尔首席执行官 Pat Gelsinger商讨联合投资ARM问题。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ARM任何一方的收购案,最大的拦路虎仍然是反垄断审查,在未扫清障碍之前,ARM的终途仍然是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