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提到南极,我们想到的是冰冷、空旷、荒凉、寒冷……你可以用这些词来形容今天的南极,但它其实并不一直是这样。曾经有一段时间,这片南方大陆被森林覆盖,恐龙自由自在地游荡。如此寒冷的原野怎么会一度如此温暖,足以供养陆地上最庞大的生物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回到久远的地质时代。南极洲在白垩纪(1.4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期间是无冰的,那是恐龙生活的最后一个时代,一般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结束了恐龙在地球上的统治地位。 在这段时间里,地球两极都有森林。树木和冷血爬行动物的化石使科学家描绘出当时的气候,冷血爬行动物需要温暖的阳光才能生存;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们在白天晒太阳取暖,在冬季见不到太阳的两极,一定存在某些因素使它们获得足够的温度,从而在黑暗中生存。 科学家还利用生活在海洋中的化石生物有孔虫的外壳来了解过去的气候,通过分析有孔虫外壳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不同物种生存的年龄间隔,就可以估计出那段时间的海水温度。有孔虫提供了一些最好的记录,因为既有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它们记录了海底的温度;还有生活在海洋上层50米的浮游有孔虫,它们记录了大气的温度,当你把这些时间记录结合起来,分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海域的有孔虫外壳时,你就对气候的演变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 研究人员在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中发现的证据起初令人难以置信,因为看起来太温暖了,南纬58度的地方温度竟然高达30摄氏度,那里已经很靠近南极圈。 这些高温现象发生在白垩纪中期,被称为"白垩纪温室"——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高温温室效应。那么,白垩纪的南极洲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出现一个有森林和恐龙的极地世界,完全不同于今天的贫瘠冰原?